随着农村经济发展、生活水平提升,污水产生量随之增多。但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薄弱,污水随意排放破坏生态,威胁居民健康,亟待有效净化技术。
与城市污水不同,农村污水排放点分散,收集难度大;污水量小且排放间歇性明显,影响处理设施稳定运行;成分复杂,除生活污水污染物,还含养殖废水、农田径流带来的农药兽药残留及高浓度氮磷。
常见农村污水净化技术
1. 人工湿地技术
模拟自然湿地构建,由基质(砾石、土壤等)、水生植物(芦苇、菖蒲等)、微生物构成。污水流经时,经基质过滤吸附、植物吸收、微生物分解协同作用净化。优点是投资、管理成本低,除氮磷效果好,能美化环境;缺点为占地大,受气候影响,冬季处理效率降低。
2. 生物接触氧化法
在生物处理池装填填料,利用填料上生物膜和充足氧气氧化分解污水有机物。其处理效率高、抗冲击负荷强、占地小、操作方便,但能耗高,对水质变化适应有限,需专业维护。
3.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
集生物处理、沉淀、消毒等单元于一体,占地小、安装便捷、自动化程度高。可模块化设计,能快速投入,处理效果稳定;不过设备投资高,维护需技术支持,老化后更换成本大。
4. 厌氧发酵技术
厌氧微生物无氧分解污水有机物,生成甲烷、二氧化碳气体和稳定污泥,沼气可作能源回收。能耗低、污泥产量少,能降成本;但处理周期长,对水质、温度要求高,处理后污水可能需二次处理。
选择合适技术的考量因素
选择技术要综合多方面。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适用性,如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效果差,西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保温运行。经济状况决定投资和运行成本,经济落后地区适合投资小、成本低的人工湿地或厌氧发酵技术。此外,水质水量特点、管理维护能力也关键,水质复杂、水量多变需处理能力强的技术,管理维护弱的地区则选操作简单的技术。
农村污水净化对改善生态、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。不同技术各有利弊,需因地制宜选择并优化创新,才能实现污水有效治理,打造美好农村环境。